icon-search
icon-search

從嬰幼兒時期開始,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

從嬰幼兒時期開始,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

歐美研究發現,疫情打亂了生活步調,家庭暴力增多,因此為了家人的健康與家庭的和諧,建議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。 充足的睡眠,能使孩子維持充沛的體力和學習的企圖心。睡眠習慣不好,會導致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良,使得孩子情緒不穩定、合作性差、學習興趣降低及不能專心。孩子睡不好,爸媽也可能睡不好,長久下來不但影響健康,亦傷害親子關係,因此有必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。

不同階段嬰幼兒好睡的訣竅

  • 3個月以前:根據羅馬大學教授奧利維耶羅.布魯尼(Oliviero Bruni)的研究,他發現三個月前就開始訓練自己睡過夜的寶寶,到一歲時半夜醒來的頻率反而較高,睡眠品質沒有比較好。如果三個月之後才開始訓練,效果就好得多。嬰幼兒夜間的睡眠分成7-8個週期,淺睡與深睡交替進行,淺睡時會有響動,可能吵醒同床的家長。2-3個月大後,夜裡儘量少換尿布,寶寶如有響動可先不理睬,除非他大哭,不然不要餵奶。餵奶時不要開大燈,不跟他說話或玩,亦可逐漸減少餵奶量,讓他體會白天和晚上的不同,而逐漸放棄夜間吃奶的習慣,一覺睡到天亮。


  • 3-6個月:是可以開始試著做嬰兒睡眠訓練的時機,儘量讓寶寶學會自行入睡,爸媽的幫助愈少愈好。總是習慣依賴大人拍、抱、搖,或餵奶哄他入睡的寶寶,在夜間由深睡回到淺睡狀態時,一旦感覺到沒有人安撫他就會醒來,吵著要大人再哄他入睡,一夜間發生數次都有可能。日復一日,家長的身心都會受到很大的干擾。


  • 6個月-3歲:6個月之後,有些寶寶會進入「分離焦慮」時期,當初可以自我安撫入睡的寶寶,突然間變得非常黏人,不肯自己睡,睜開眼就一定要找媽媽。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建議父母可以試試以下這些方法:每天就寢的時間固定、建立良好的睡前儀式、可以使用玩偶、安撫巾或安撫被。

如何養成孩子的良好睡眠習慣

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分享,人與人之間任何的分離,都會有個表達思念的儀式,而睡覺前由父母主導親子的暫時分離,就是「睡前儀式」的意義。一場認真的睡前儀式,是為了讓孩子覺得安心,並且感覺一天在美好、幸福的氣氛中,劃下句點。


大多數孩子都是貪玩、不想上床睡覺的,因此睡前的掙扎與煩躁不安極為常見。為了孩子的健康,就寢時間不應由他自己決定,而是由家長在考量自己和孩子的需要後,訂定一個合理的就寢時間,並且確實執行。


替孩子建立一套「睡眠儀式」,有助於順利入睡。在睡前進行一系列、有一定順序、安靜的準備活動,幫助孩子放鬆心情,例如:洗澡→換尿布→→上床→講故事→道晚安→關燈。



上一頁 下一頁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