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民健康署(以下簡稱國健署)考量到新手爸媽在迎接家庭新成員,擔負起照顧寶寶的責任時,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,為解答新手父母的疑惑,國健署設置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-870-870,由專業人員解答民眾疑問。
我們針對國健署發布統計資料中「哺乳媽咪最關心的問題」整理完整說明,提供給新手爸媽參考。
餵母乳真的比較好嗎?
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幾個月,採用純母乳哺育,意即只給母乳,不給配方奶、水、奶嘴,是對嬰兒與母親最好的做法,這點證據非常充分、也為醫界所確認的。母乳的營養價值高,可提供寶寶出生後之六個月內所需的一切營養素,不易發生營養不足或過多的情形。
奶水不足要怎麼辦?如何追奶?
事實上幾乎每個媽媽的奶水都能滿足寶寶的需求,如同博仁醫院小兒科醫師,本身也是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毛心潔於其粉絲專頁上所分享的「母親的泌乳量是由需求決定: 多餵就多奶, 通奶先通腦」。
奶水的產生原理,就是寶寶吸多少,媽媽就產生多少,嬰兒吸吮刺激乳暈的神經, 神經沿著肋間神經回到脊髓再往上傳到腦部, 刺激腦部的腦下垂體分泌泌乳素, 泌乳素經由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,作用在乳房,稱為「泌乳素(prolactin)反射 」刺激乳腺細胞分泌母乳泌乳素夜間分泌較多, 所以夜間也要哺乳, 奶量才會提升。
還有一個影響媽媽奶水分泌的重要因素,就是媽媽的心情。當媽媽的心情是放鬆、舒服、對自己的奶水很有信心時,只要她想到寶寶,聽到寶寶的哭聲,奶水就容易流出來。嬰兒吸吮刺激乳暈的神經, 神經沿著肋間神經回到脊髓,再往上傳到腦部, 刺激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, 催產素經由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。作用在乳房,將刺激乳腺管周圍的肌肉細胞收縮, 讓乳腺管內的母乳流出,稱為「催產素(oxytocin)反射」,也稱為噴乳反射。
乳房硬塊該怎麼處理?
脹奶的時候,乳腺內充滿奶水,因此乳房會好像有硬塊,但不會有紅腫熱痛的情况;一旦奶水移出後,硬塊會消失。如果哺乳或擠奶後,硬塊仍在,而且有紅腫熱痛的情况,要考慮有輸乳管阻塞或乳腺炎的可能。乳腺管阻塞通常會有局部疼痛的硬塊,這上面的皮膚可能會泛紅。但是媽媽不會有明顯發燒也不會有不適的感覺。
乳腺炎除了局部非常疼痛的硬塊,皮膚發紅外,媽媽還會有發燒,及疲憊的感覺。當發現硬塊時,請勿停止或減少哺擠乳次數,這樣只會讓乳房更腫脹,日後要花更多時間處理,請增加哺擠乳次數。可於擠奶或餵奶前熱敷乳房十五分鐘,擠奶餵奶後就改冷敷或敷高麗菜葉,不要持續熱敷。未擠奶餵奶的空檔,以洗淨擦乾的生高麗菜葉敷在乳房脹痛處,菜葉軟掉就更換新的葉片,持續敷到乳房疼痛改善為止。
改變哺乳姿勢,哺乳時讓寶寶的下巴對準硬塊方向。同時嘗試以手擠奶,可多試一些方向,尋找最容易擠出奶水的位置,擠到舒服後即可休息,覺得脹痛時再擠奶,但不要超過三到四小時。必要時需要再縮短擠奶間隔時間,或許每一至二小時手擠奶移出一些奶水。切記勿大力推擠或搓揉硬塊:不管是自己或別人來推硬塊都不會有幫忙的。
母乳餵到幾歲?
根據臺大醫院小兒科李秉穎醫師與台灣兒科醫學會指出,一般情況而言,足月出生的正常新生兒應該在出生後就儘速哺育「純母乳」,持續四至六個月,並且建議哺育「母乳」至一歲,但是不建議哺育「純母乳」超過六個月。
母乳應該餵到幾歲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,如果參考其他高等靈長類動物,如人猿和黑猩猩,推算人類嬰兒離乳年紀差不多是四歲;以人類學觀點來說,在原始部落文化中,嬰兒一般是在二到五歲間離乳,平均是三到四歲。所以我們建議母親持續哺乳到二歲以上,並可以持續餵到孩子自然離乳為止。
建議母親以漸進式的方式離乳,這對母親與孩子來說都有好處,孩子比較能接受,母親較不會有漲奶甚至乳腺炎的困擾,也比較有心理準備。準備離乳時,可以先想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新玩意來取代每日的哺乳時間,也盡量避免孩子想吃奶的情境,這些方法是可以被接受的。當孩子身心都準備好時,他自然就會完全離乳了,過於激烈的手段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彈。
#母乳餵到幾歲 #母奶不夠怎麼辦 #塞奶急救 #石頭奶硬塊 #母奶好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