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餵母奶對寶寶有很多好處,因此兒科醫師通常會建議媽媽,至少餵到寶寶一歲,世界衛生組織則建議,最好餵到兩歲。然而,許多媽媽可能聽過一些長輩的說法,心中產些疑慮:如果寶寶已經長牙,還是持續哺乳,會不會增加蛀牙機率呢?
先了解蛀牙成因:
很多人擔心母乳中的乳糖會造成蛀牙,但是根據醫學文獻研究結果發現,長期的哺餵母乳並不會造成蛀牙。哺餵母乳還可以減少咬合不正,顏面肌肉發展不全,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危險性。
蛀牙主要的成因包括:食物特別是糖分的攝取、蛀牙菌、刷牙習慣、蛀牙菌進入口中的時間。
爸媽應特別注意寶寶糖分攝取,主要是牙齒暴露在糖分下的頻率,而不是所接受的糖分總量。也就是說,如果寶寶一天吃三顆糖,最好一次吃完,而不是分三次吃。
蛀牙菌可以經由照顧寶寶的人傳染給寶寶,例如親吻、共用湯匙等。家庭的口腔及衛生習慣不好,沒有於飯後睡前清潔口腔。因此,母乳哺育和寶寶的蛀牙無關。
母乳不是蛀牙的元凶,但哺育時應注意:
然而,完全哺餵母乳並不能保證寶寶不會蛀牙,因為還有很多其他危險因子存在。因此建議爸媽可同時採取的措施-
- 養成口腔清潔的習慣
從小養成清潔口腔習慣,還沒長牙前,爸媽可以用一個乾淨的軟布,清潔寶寶的牙齦及口腔。等到寶寶長第一顆牙開始,就用軟的牙刷幫寶寶清潔。 - 避免讓寶寶養成奶睡的習慣
避免將奶瓶當做安撫寶寶的工具,不要讓寶寶口中含著奶水睡覺。直接吃母乳時,因為寶寶將乳房吸的長長的,奶水直接進到口腔後面,較少接觸牙齒,所以比較沒有關係,但仍建議最好能在餵奶後幫寶寶清潔口腔。 - 六個月後訓練寶寶使用杯子
當寶寶準備好時(約六個月就可以開始嘗試),就開始練習使用杯子,儘早戒掉奶瓶。減少給寶寶及幼兒吃糖的次數。 - 定期牙齒檢查
建議在長出第一顆牙至1歲間,帶幼兒給牙醫師檢查,之後固定半年檢查一次。因為台灣的飲水未添加氟,可參考兒童牙醫師的建議使用氟,包含使用含氟牙膏或服用氟錠,都能有效預防蛀牙。 - 避免提供大人咬過的食物給寶寶
大人也要注意本身的口腔及牙齒清潔,以避免本身口腔中有蛀牙菌,傳染給寶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