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小兒科診間常有焦急的爸媽帶著孩子來看診,爸媽們總是說「我的孩子好幾天沒有上大號了」、「我女兒上完大號擦屁股的時候衛生紙上有血」、「我家弟弟是不是便祕了?該怎麼辦?」臺大醫院小兒部肝膽腸胃科醫師廖舫敏分享,爸媽及照顧者共同的疑問是:到底多久排便一次才是正常的?隨著社會型態變遷,家庭組成、生活飲食內容精緻化的改變,兒童排便障礙與便秘的求診人數與日俱增,雖然便秘不會威脅生命,但便秘肚子痛或排便會疼痛,往往讓焦急的父母不知所措,大大影響兒童和家庭的生活品質。小編整理國民健康署的資料,幫助爸媽們解惑。
兒童多久排便一次是正常的?
根據醫學文獻,足月生產的新生兒應於一天內會有胎便的解出,滿週月以前由於新生兒腸道吸收能力尚未成熟,一天的排便可能介於 1 次到 7 次左右;有些哺餵母乳的寶寶滿週月之後可
能大便次數變少,變成 3 至 4 天才解一次便,甚至 10 到 14 天才解一次;在已開發國家,正常兒童於 6 個月大以後的排便次數從 1 天 3 次到 1 週 2 次均屬於正常。除了次數以外,也要評估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,有沒有正常的體重增加與正常的排尿次數,且無排便時的不適、疼痛與肛門出血。
如何評估兒童是否有便祕
一般來說,兒童便秘多好發於三個時期: 6 個月到 2 歲,此階段喝奶量減少且開始吃副食品,但纖維量攝取過少,長期缺乏纖維質造成嬰幼兒的便秘;剛上幼稚園開始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,容易因不敢上大號造成排便障礙; 國高中生階段,通常是排便習慣不佳或是無法專心如廁導致便祕。
便祕的定義為排便每週少於2次、便便時要坐很久才有辦法排出、排便時幼兒會反應「很痛」、糞便形狀又大又硬,馬桶沖不下去;或是呈現羊便便,一顆一顆的球狀。肛門出血。
預防便秘這樣做
大部分的兒童便秘屬於功能性便秘,並不是疾病所造成的,通常是因為大便時會痛,或是害怕大便所引起的「憋大便行為」所致。可從改變飲食、調整排便習慣和使用藥物來改善。
天天五蔬果:建議每天至少要吃3份蔬菜與2份水果(蔬菜一份大約是100公克,煮熟約1/2碗;水果一份大約是一顆網球大小),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為30克,因膳食纖維屬於益菌生,為好菌的能量來源,有助於增加好菌,減少壞菌,進而促進排便健康,含量特別豐富的食材有乾香菇、牛蒡、菠菜、綠花椰菜、奇異果、百香果及芭樂。
適當補充水分:每公斤體重需喝30c.c.的水份,以一杯300c.c.的水為基準,1-3歲幼兒須每天喝3杯,幼兒園與國小低年級喝4杯,中高年級喝6杯。家長可在一旁提醒,平時也要教育孩子什麼樣的情況要喝水。
練習固定排便:飯後30分鐘內較易產生便意,鼓勵孩子有固定且足夠的時間排便(大約5-10分鐘),當感覺寶寶準備排便時,爸媽可以發出「嗯、嗯、嗯」的聲音,往後寶寶只要聽到這樣的聲音,就會有意識地作出解便動作,逐漸養成飯後蹲廁所的好習慣。
養成運動習慣:適量運動,可以促進腸胃蠕動。鼓勵寶寶進行適度的運動,如:爬、跳、跑、騎車、踢球、攀高…等活動,藉以增強腹肌力量,刺激腸道蠕動,如此一來排便就會比較順暢。
固定時間用餐:三餐固定時間用餐,避免甜食、油炸品、加工品及精緻食物。
幼兒便祕迷思破解
迷思一:寶寶大不出來,可以使用微量通便劑
有些家長會自行到藥局購買浣腸劑幫寶寶通便,常見的便秘治療藥物有外用灌腸藥品,效果最快,適合用在已經多天未排便的情況,但不建議太頻繁使用,對腸道刺激性大,也容易產生依賴。小兒科醫師強調,對嬰幼兒使用通便劑只能是緊急狀況下的權宜之計,由於寶寶的腸壁結構較薄,使用不當可能傷害腸壁黏膜,長期使用將造成直腸黏膜變化,不宜長期使用,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與治療。
迷思二:嬰兒按摩可以幫助寶寶排便嗎?
幫寶寶按摩有許多益處,其中,腹部按摩的動作可以加強寶寶內臟的功能,有助排氣和舒解便秘的不舒服感,不過,小兒科醫師表示,嬰兒按摩雖然可以幫寶寶消除脹氣、緩解不適感,但它還是不能解決嚴重的便祕問題,家長還是應該從根本著手,以改善寶寶的飲食習慣為主。
#幼兒便祕 #幼兒便祕解決方法 #寶寶便秘吃什麼水果 #如何判斷寶寶便秘 #寶寶便秘吃什麼